改造目的
改造工程以保留原建築外觀為前提,為解決展覽空間不足、入口廣場人車混雜、動線曲折與建築耐震等問題,同時提升整體參觀體驗與公共服務品質。
原本入口廣場人車混雜,動線紊亂,此次改造重新規劃人車動線,於院前地面層下方新增地下大廳與專用車道,遊覽車、公車與自用車可直接引導至地下門廳,參觀者透過電扶梯迅速抵達正館大廳,實現有效人車分流。
地面廣場轉化為純人行空間,成為可遠眺山景、拍照與休憩的友善開放場域。
新設的一樓大廳空間擴增近三倍,不僅提供更寬敞的迎賓區域,也增設多媒體簡報廳、服務台與紀念品店,強化整體接待與導覽功能。大廳中央設置的寬敞樓梯,連通二、三樓展區,成為全館參觀動線的核心與視覺焦點。樓梯上方設置天窗導入自然光,讓傳統藝術與空間設計交織,提升文化氛圍。
整體工程同步進行耐震補強、防水工程與機電設備更新,全面提升建築的安全性以保障展品與觀眾觀展品質。設計盡量保留傳統立面及屋頂形式彆免過度改動原始建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