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以高雄市原陸軍營區「衛武營」現地留存的參天榕樹及其連綿敝日的全覆蓋遮蔭樹冠為設計發想的多功能表演藝術中心。整體設計由一座高低起伏的巨大屋頂構成,覆蓋四個表演場所,包括歌劇院、音樂廳、戲劇院與表演廳,並圍繞著一座中央公共空間「榕樹廣場」,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屋頂表演藝術建築。
場館內四個廳院各具特色,提供多元演出形式與空間體驗。
歌劇院是全館容量最大的場地,採用電腦輔助舞台與升降樂池,支援各類表演形式,設有2236席;
音樂廳擁有葡萄園式座席與亞洲最大 9,085 支管的管風琴,設有1981席;
戲劇院設有鏡框與三面舞台混合型式,具備電腦控制場景平台,設有1209席;
表演廳為鞋盒型設計,具可調聲學牆與柔性隔音,設有434席。
戶外劇場與都會公園連結,提供自然環境下的表演場域。
戲劇院音樂廳歌劇院表演廳四個不同功能的表演廳各自獨立運作,但在地面層及空廊層共同享用公共空間,使用者在其間自由流轉,各種支援的設備管線也穿插其間形成一幅多重交織的構圖。
特殊結構
巨大屋頂覆蓋下創造的「榕樹廣場」可作多功能的使用,複製了原本基地內濃密榕樹蔭下,使已存在的市民活動,包覆著「榕樹廣場」四周的自由曲向牆體是由6mm厚的鋼板以造船工藝獨自彎曲加工,每片以全滿焊的方式構成一連續的自由曲牆,並刻意保留焊縫,以象徵高雄巴是一個「港都」也是一個重工業與造船業群聚的城市。
四個表演廳及一個交通核各自形成一個獨立的圓筒構造,共通支撐著一個面積約為35,000平方公尺的巨大屋頂。屋頂高低起伏呼應了內部空間的機能需求(如舞台設備塔樓及音樂廳穹頂…等) 以6Mx6M的圓型鋼管所編織的網狀結構來形塑自由曲面的屋頂大大簡化了複雜的屋頂結構,也為創下舉世表演廳類建築最低單位造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