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台鐵公司透過BOT模式委由潤泰集團開發舊有的松山車站;整合功能包括車站、商辦、飯店及商場設施,連結附近觀光景點成功將南北軸線重新串聯、促進東區發展,成為帶動松山區轉型發展的重要節點。
舊有的車站在拆除後,原有的車站意象不復存在。但在古今中外城市中,火車站都是各個城市極為重要的地標,鐵路地下化後,地面上取而代之的是一棟外貌與附近商業大樓並無不同的建築物。
特殊設計/結構
為了標幟該建築地下層仍為台鐵松山車站,特在入口處做了一個圓形穹頂,其上方採用白色薄膜可以遮風避雨,周圍搭配大面積玻璃幕牆由頂向下延伸,故意壓低開口,圍塑出一處半戶外廣場,並於玻璃上懸掛醒目的「松山車站」字樣,強化可辨識性。此廣場除可供人穿梭、停留與舉辦活動外,也象徵將車站用地轉為商業使用後,對城市空間的一種回饋補償。
向東跨越中坡北路的另一地塊也興建為辦公樓,在二樓以天橋連接,由於中坡北路地下有巨大排水箱涵無法落柱,故用懸吊的結構方式固定在兩棟結構體上,跨距長達70公尺,但頂及頂蓋採用極纖細的構件與造型語彙,夜間輔以燈光成為松山車站東側入口的意象。